4月24日下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成立90周年纪念暨机械工程前沿及产业论坛在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A278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郑力,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郑燕康,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系教授王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系教授雒建斌,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机械系校友分会会长郁鼎文,清华大学机械系党委书记吕志刚和系主任汪家道出席本次活动。陈学东院士、王国庆院士,黄山、王宏玉、李炜、姚为等嘉宾分别做主题分享报告。
在机械系90周年华诞之际,为回顾建系历史,展望未来,机械系举办以“凝心机械,铸造未来”为主题的机械工程前沿及产业论坛,邀请了来自学界、产业界的顶尖专家,围绕国内外机械制造及先进制造行业,系统剖析行业技术,解读行业最新动态,展望行业发展前景。机械系党委书记、机械学院党工组组长、实验室处处长吕志刚做开幕介绍,并表示此次论坛以期助力广大机械系师生、系友以及先进制造业校友开阔视野,找准自身发展机遇,充分融入时代浪潮,投身制造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
回眸九十辉煌路,共话未来开新局
郑力代表学校向机械系广大师生、系友致以亲切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支持学校和机械系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机械系自建系以来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做出的卓越成就,并指出机械工程系长期以来,始终围绕国家重大专项和学科前沿,孜孜不倦,努力奋斗,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断为国家建设贡献机械力量。郑力指出,机械系进入科技与制造的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既是机械工程学科的重要机遇,也是重大挑战,需要从业者把握时代脉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国民重大问题,推动机械学科发展迈向新台阶。
郑燕康在致辞中表示,机械系成立90年来,历代师生继承了清华大学优良传统,锐意改革,不断前行,勇挑重担,为我国机械工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杰出人才,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创新性的重大研究成果,为清华大学的发展,为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郑燕康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勉励广大机械系师生、校友勇挑使命,潜心研究,各尽其能,各尽其才,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推动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和壮大。
王玉明在发言中指出,本次论坛的“前沿”和“产业”分别代表着“顶天”和“立地”,工程技术需要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也要瞄准世界前沿,围绕颠覆性技术。他对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做的基础前沿工作表示肯定,并对其紧密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将科学技术落实到产业上寄予厚望。王玉明表示,在清华 “东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氛围中,机械系要为中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最后,王玉明分享他为庆祝机械系成立90周年而作的《采桑子》,作为发言结尾:
百年水木清华湛,翠柏干云,芳草如茵,桃李成蹊几代人。
东西今古相融会,科技人文,为善求真,赤子拳拳报国民。
雒建斌在致辞中回溯90年来机械系为国家做出的重大的贡献,并表示本次活动是学习的良机。他指出在欣喜于机械系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也警惕于未来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国际形势不容乐观。机械系怎么发展?怎么面向未来?怎么在世界之林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三个叩问,力促众人勇担重任。最后,雒建斌祝愿机械系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昂首挺胸的院系。
立德铸魂润无声,匠心传承满庭芳
90载风雨造就精英无数,90年沧桑培养桃李满园。机械系自建系以来,一代代师生,薪火相传。90年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教师们的辛勤奉献。在“致敬老教师”环节,以视频的形式回顾了90年来为机械系耕耘付出的教师名单,并邀请从教50年以上老教师代表来到论坛现场,机械系党委书记吕志刚老师、机械系系主任汪家道老师为老教师代表献花和赠送纪念盘。
沈乐年从“变化之大”、“受益之深”两方面分享从教61年感悟,他回望自1955年考入清华机械系开始,机械系经历三次搬迁,多次拆分、合并,但成绩依旧斐然。他始终坚持每天下午四点半参加体育锻炼,响应学校“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并寄语机械系,在新的征程中、在相应的领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赵慧婵以青年教师的身份分享入职四年来的体悟,表示作为一名机械系培养出来的学子,能够有机会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教书育人,回馈母校,科研报国,深感光荣,责任重大,并深情回忆了校系前辈和师长给予的指点、关心和帮助。最后,赵慧婵感谢代代机械系教师的辛苦付出与卓越贡献,并表示年轻教师会再接再厉,把机械系深厚的家国情怀,优良的师德师风和高尚的育人理念一代代传承下去。
学术产业双轮驱,与时偕行话前沿
机械系主任汪家道作《凝心机械强国路,凝力智造新征程》的工作报告。他指出机械系坚守“造就各项机械工程专门人才,适应国内社会需要”宗旨,形成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成形制造三个学科方向。汪家道概述了机械系的人才培养概况、方案和成效,着重介绍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微纳制造、生医机械、关键零部件及装备和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成果。他表示,机械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做更有智慧、更有温度的科学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作《我国重要氢能储运装备技术进展》的线上主题报告,他分析了我国氢能储运技术取得的重要成绩和还存在的不足,以及近期发展的重点方向,并指出“亟需掌握氢能储运设备损伤机理和性能退化规律,攻克可靠性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王国庆,作《航天智造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他从航天科技集团智能制造的历史背景和取得成就、面对的重大挑战和发展思考两方面进行了汇报,并勉励高校科研团队贡献智慧,有志学子投身航天事业。
80级校友、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执行总裁黄山,作《精雕精密加工技术体系在微米级加工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的主题报告。她在报告中详细分析微米级加工现状与当前业内工作模式,并指出微米级零件的加工是精密加工的难题,微米级零件的稳定、大规模生产更是难上加难,分享了精雕集团具有世界水平的精雕精密加工技术体系和产业规模化应用中取得的重要成绩。
84级校友、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和物流业务事业部产品业务负责人王宏玉,作《AI赋能机器人和智慧物流》的线上主题报告。他指出AI对物流行业的柔性化、智能化的重要驱动作用。面对典型物流场景链条长、环节多的特点,利用AI技术赋能移动机器人单体和群体智能,使单体机器人适应更多终端层面的智能化应用场景,使群体机器人实现工业场景的大规模智能调度,可为物流行业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89级校友、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炜,作《锐意进取、满帆前行的国产大硅片》的线上主题报告。李炜表示大硅片核心技术是一个挑战极限的过程,强调硅片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基石,硅片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制约半导体产业及其下游的通信、汽车、计算机等众多行业的发展,技术难度高,团队经过长期坚持,最终实现了0到1的突破,解决了300毫米半导体硅片的“卡脖子”问题,并分享了在攻克这些难题过程中所需要的决心、信心与耐心。
97级校友、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为,作《航天制造技术发展的几点感悟》的线上主题报告。他从自己担任专业工艺师、产品负责人、生产管理者的三段经历出发,阐述了工艺数据积累、产品成本和生产效率对航天制造产业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对逆全球化挑战、双碳目标、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教育途径分流等新形势的认识。
从教50年以上老教师代表、校内机关部处和兄弟院系代表、机械系校友代表、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撰稿:东旭光、张扬
审核: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