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课是机械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多年的国家精品课程。因疫情期间网上授课,为保证教学质量,课组配备了多位教师,坚持小班教学。老中青三代群策群立,就网络教学方法、实验课安排、课程内容调整、学生心理疏导等诸多问题做了细致探讨。正式开课后,教师们认真记录课堂情况、主动调研学生听课体会,积极总结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真正做到了团队协作保质量,网上授课创精品。
一、 准备篇
接到网上授课任务后,张弓教授立即组建了课程组微信群,传达学校保证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授课精神,组织老师们就网络教学环境进行测试。课程组瞿体明、温鹏、刘磊等几位中青年教师在软硬件调试方面适应较快,随即将经验分享给老教师,保证了每位老师都能快速适应并熟练运用相关软硬件进行网络教学。
二、实战篇
瞿体明老师采用Zoom会议和雨课堂联合授课的方式,各由一台终端控制以提高稳定性;平板可记录和手写板书;手机用于计时以及与网络助教的紧急联系,如果出现断网断电情况可以临时开4G热点;所有终端的电池均可以支撑3小时以上。
温鹏老师采用腾讯会议(用于视频直播)+雨课堂(用于公告、提问、在线讨论等互动和数据分析)+网络课堂(用于公告、上传课件和布置作业等)+微信(紧急联络工具)的在线教学方案。通过与学生测试,上述方式较好的满足了在线直播授课的需要,试讲直播1个小时中没有发生意外,学生们都比较满意。
刘磊老师在多终端授课平台的基础上,测试了摄像头的使用,结果发现台式机配合外置摄像头直播清晰、流畅,效果显著优于笔记本电脑自带摄像头,另外,外置摄像头带有麦克风可一并解决台式机音频输入的问题。最终,刘老师采用腾讯视频+雨课堂顺利与学生完成课前测试。班上一位非洲留学生克服了6小时时差用ipad Pro和手机,也可顺利听课并跟老师互动交流。
史清宇和闫剑锋老师,马庆贤和赵玥老师联合授课,在积极与课组其他老师沟通讨论的基础上,解决了软硬件调试、网络测试的问题,顺利完成了与班级同学的试课。程虎虎、赵玥老师还积极沟通电子教材解决方案,确保学生在开课前有参考书。
课程组的5位助教帮助老师们建立班级微信群,向同学们发布相关课程通知;协助老师们开展网络授课测试、帮助记录测试数据,为网络教学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在课程准备期间积极贡献力量。
三、经验分享篇
2月19日上午9:50老师们以特殊的形式开启了本学期第一堂授课,这是对课组前期准备的一次实战考核。六个课堂授课全部顺利完成,课后老师们总结和分享了授课经验。
温鹏老师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班级绝大多数同学对网络授课信号、腾讯会议、雨课堂效果及老师讲课速度都表示满意,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建议,温鹏老师制定了改善方案——(1)增加互动,多让学生发言;(2)讲授内容缩减,节奏放缓,更突出重点;(3)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进行课下的预习和复习。
刘磊老师在课后总结了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1)少数同学观看课程影像放映时卡顿,建议适当减少影像放映;(2)建议打开雨课堂弹幕,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弹幕提问;(3)梳理课程内容使衔接更加流畅,减慢语调,增加互动,调动气氛。
瞿体明老师在课后思考了在线教学的优势与局限:网络提供了多形式的课堂互动手段,但师生间眼神和肢体语言交流受限,传统讲课方法和问答互动模式需要改变。他尝试了雨课堂的多种互动方法,也利用Zoom的注释功能和同学协作板书,他认为这些方法对知识传授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
温鹏老师的课堂情况调查和问题总结
同学的听课笔记
花絮:
由于今年《工程材料》课堂上有多位国际留学生,常保华老师还设立了英文授课班。课前老师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在国外的同学,了解他们参加网络授课的条件,制定授课方案。常保华老师的英文班上的共有六位留学生,其中三位参加了直播授课。另外三位因时差原因无法参加直播,选择观看课堂回放完成学习。刘磊老师班上有1为非洲留学生,克服了6小时时差在线上课,顺利完成了听课与交流。马庆贤老师为保证班上的两位留学生顺利听课,采用雨课堂+腾讯视频联合授课的方式,并开启雨课堂的录制功能,充分照顾学生的学习时间。
史清宇、刘磊老师的课堂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机械系党委书记吕志刚老师。吕老师通过腾讯会议全程旁听,并在课后做出了指导。正是全校、全系的通力合作,才使在线授课顺利进行。未来工程材料课组会进一步摸索网络课堂教学经验,确保疫情期间的教学质量,扬长避短,真正实现把精品课做到网络教学中。
总结:
在线课堂模糊了空间和时间边界,授课与听课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知识传递模式不限于书本和课堂讲授,师生交流时间在线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也许有一天在线教育真的会挑战课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每一位教师在这场线上教学战役后,也许都应该更加深入的钻研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